
「個人品牌第二步:如何寫出別人想看的內容」
2024 Mar 19 個人品牌
by Sam
在設計個人品牌時,如果已經了解自己的定位是什麼,接著就該去思考你想鎖定的「觀眾」是誰,並開始創造能對他們有幫助的內容。
以下各項重點皆是擷取自「李洛克」的書籍《個人品牌獲利》書中的內容,套用我自身在健身產業工作的觀點結合而成,相信能對想做個人品牌的教練們有一定程度的幫助。
假設我是做教練大學PROCOACHES,我希望我的觀眾是教練們,我就會去思考教練們的日常生活、教練們的工作甘苦談、教練的煩惱、教練開心的事情是什麼、教練們如何獲得成功等等。
我再針對這些思考的內容,去分析教練的痛點究竟是什麼,接著再製作我的內容分享給教練們,並從回應的程度去隨時做調整。
如果你是一位專業的私人教練/健身教練,那你的觀眾就是想要健身、想要改變身材、想要獲得健康、想要改善運動表現的客戶們。
每個客戶追求的目標都不同,教練要做好個人品牌,一開始最好鎖定「一個領域」去發展,例如最常見的「增肌減脂」、或是「體態雕塑」、「銀髮族訓練」、「功能性訓練」、「運動表現訓練」、「特殊族群訓練」等等。
鎖定好你的客群,也就是「目標客戶 Target Audience(簡稱TA)」後,接著開始針對這些族群會感興趣的話題,開始製作「內容」;忌諱一次做太多種TA,這會讓你的內容越來越不明確。
至於什麼是「內容 Content」呢?舉凡:文章、照片、影片、製圖、圖表、語音、電子信件等等資訊,都能稱作是「內容」,而你的目標就是要製作出你的TA感興趣的內容 。
製作內容的好處
製作出內容後,接著你要在各大平台上,大量曝光你的內容,想辦法讓這些TA們看到,吸引他們,這麼做有以下好處:
1.【提供體驗與試用】
你寫的文章或製作的影片對你的TA是否真的「實用」?此時你的內容就是一個很好的「試用品」,你可以根據TA們的回饋去調整你的內容,並製作更適合他們的產品。
你創作的內容如果能讓他人真正感受到「實用」的話,人們日後會更願意購買你所提供的產品。
2.【增加熟悉感】
常常出現在某人「身邊」,即使是在網路上也沒關係,你會覺得跟這個人明明沒見過面,但就是有莫名的「熟悉感」,這在無形中會增加「信任感」。
尤其現在Podcast很流行,常常聽到某人的聲音更是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,如果日後有機會見面,會感覺好像認識很久一樣。
因為你常常在「分享」你的觀念與想法,嘗試讓更多人「瞭解你」,在這些過程中別人會對你越來越熟悉,如果你的內容又是對他有幫助的話,自然信任感就會大幅提升。
3.【時間加倍】
你的內容如果是放在網路上,基本上只要網路不毀滅,你的內容就會「永遠」放在網路上被其他人瀏覽,省去你「主動」去做廣告的時間。
這代表如果你做了一篇貨真價實的好內容,這篇內容會24小時在網路上無償的為你工作,接下來的半年、一年、三年、五年、甚至十年後會持續被網友們看到,要做到這些你只需要花一次力氣做好這篇內容。
內容的種類
那,該做出哪些『內容』會比較好呢?以下把內容簡單分成三種不同的種類,也會做實際舉例,供大家參考:
1.【體驗型內容】
做美食評論、旅遊體驗、開箱文、書評影評等等,好處是非常簡單,壞處是大多數人都能寫,除非你的個人特色非常強烈,不然很容易「跟別人一樣」。
做這些內容的重點,就是要把你自己當成「推廣大使」一樣在做,最好做到最後有廠商想找你代言或寫文案,你就離成功的個人品牌又更邁進一大步。
2.【評論型內容】
針對各種時事議題,或是產業內的事件做出評論,好處是你能快速鞏固自己的TA族群,壞處是你會遭到許多跟你持不同意見的人反駁,或者是遇到許多酸民。
但評論型內容能更快速奠定在領域內專家的定位,因為能讓人們看見你的「想法」。
3.【教學型內容】
顧名思義,就是運用你的專業寫出能讓他人看懂,甚至從中獲益的文章,這比較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程度才做得到,但你不需要先成為「專家」才開始做,因為:
*每個人在一些人的心目中,都可以是特定領域的「專家」,例如我跟世界頂尖的教練比,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;但我跟以前的學校同學們比,我就是他們當中「最專業的教練」。
因此,不用害怕說你的專業程度還不夠,無法分享什麼教學型內容;換個角度想,你跟所有的「客戶」比,你就是他們當中最專業的教練。
*每個人的成長路徑不同,不是每個專家的心路歷程都一樣,A專家跟B專家兩位的專業程度可能差不多,但他們的觀眾會因為他們的成長心路歷程不同,而選擇與不同的人學習。
因此,不用害怕你是否懂的不夠多,「教所有你懂的東西」就好。
以上就是個人品牌的第二部可以去操作的流程,做出好的內容非常重要,但形式並不會是固定的,有人擅長寫文章、有人擅長拍影片、有人擅長說話、有人擅長做圖說故事等等。
找出你「創作起來」覺得最順暢的內容,並定期持續的發表在你的網路社群平台上,你的個人品牌也會跟著時間慢慢成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