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個人品牌第三步:談寫作的威力」
2024 Apr 04 個人品牌
by Sam
要做個人品牌,基本你需要把自己當成「一人公司」來做。
要營運一間公司,你需要學習許多技能,包括營運面的品牌定位、經營規劃、營收計算,執行面的產出內容、回覆留言、研究進修等,你都需要自己一手包辦。
你還會需要研發產品、要經營多個網路社群平台、要懂的投廣告、要學習新的工具跟知識,在這之中你一定會遇到你完全不懂的領域,這時候你的「學習速度」就決定你的成長速度能有多快。
遇到不懂的東西時,你通常會有什麼反應?
知名心理學家卡羅·杜維克博士在他撰寫的書籍《心態致勝》中提到,人們大致上在成長學習的態度中會分成兩大類,分別是『成長型心態』及『固定型心態』:
他可不是隨便找幾個人做個實驗過程能輕易被人質疑的實驗,他可是找了數萬名研究個案加上嚴謹的研究流程,才得出的結果。
也就是你相信人們的智商是出生就決定的,還是智商可以透過後天的努力來改變呢?
如果你覺得出生就注定,那你就偏向固定型心態;如果你認為可以透過後天的努力來改變自己,那你就偏向成長型心態。
今天文章內容不會討論太多關於成長心態的內容,但我要強調的是,如果要做個人品牌,具備『成長心態』是必要的事情,因為你一定會遇到許多「完全不會」的事情,此時你如何去學習一件陌生技能的態度跟方法,就非常重要。
『一定能學會,把學習當常態』
你一路上會遇到越來越多「你不會」的事情,因此具備「我一定能學會」的這個心態非常重要,因為你無時無刻都處在學習的環境中。
『把學習當工具』
雖然要學習許多新的技能,但你只是要「具備」這項技能,並不是要成為世界冠軍,對這項新技能你的程度只需要到「堪用」即可,不需要登峰造極成為專家。
『跨領域的技能能讓你成為「串連」各方領域的「專業轉接頭」』
跨領域的知識在這個世代越來越重要,因為現代許多的新行業都需要具備多領域的知識,例如.教練,教練就是綜合『教育業』、『服務業』、『業務行銷業』三種領域結合而成。
李洛克在《個人品牌獲利》一書中提到,如果要經營個人品牌,你必須要具備兩項技能跟兩個提醒,這兩項技能分別是:『寫作的能力』跟『說故事的能力』,兩個提醒分別是『跨界的槓桿思維』及『決策時的減法思維』
而今天文章的內容會提到前兩項「技能」:
一、【寫作的能力】
真要說最好的「自我投資」名單中有哪些項目,『寫作』一定在名單的前幾名。
今天你要行銷你自己,你必須讓他人知道「你是誰」、「你賣什麼」、「你能幫到他們什麼」,而要做到這些事情,最低成本的方式就是寫作。
在練習寫作技巧時,有一門很重要的心法,我也認為是所有人都該練習的,就是『受眾思維』,也就是去思考「你的目標客群TA在想什麼」,這是我每天無時無刻都在練習的技巧。
受眾思維白話來說,就是在寫作時明確知道你是要寫給誰看?他們處在什麼情況?面臨什麼困難?在意什麼?關心什麼?
知道你的受眾在意什麼,你就會知道如何吸引他的注意力,注意力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;知道你的TA有什麼困難,你就能思考什麼樣的產品對你的TA是有價值的;知道最折磨你TA的事情是什麼,也就是他的痛點後,你就能提供能解決他們問題的解方 。
現代人不是沒有閱讀長文的能力,而是你的內容對於他來說「不夠好」而已。
最後是,你要知道你TA們的立場是什麼,他們支持什麼,認同什麼事情,練習用情感為出發點的角度,跟他們站在同一陣線。
二、【說故事的能力】
人人都喜歡聽故事,對於任何經營品牌的人來說,擁有說的一口好故事的技能,等於擁有一份核彈等級威力的武器。
要把故事說得好,李洛克提到了三點,分別是:1.從生活取材、2.從缺點出發、3.從細節傳達
最好的故事題材,都來自於生活中,留意他人的情緒,在不失禮的情況下對他人的情緒多一些發問,你會有機會聽到更多不同的故事。
一個好故事的元素,絕對要包含「缺點」,留意在各種故事中的「挫折」、「低潮」,這些元素都是讓一個故事精彩的關鍵,我們都喜歡看逆轉人生的故事,一個從出生就是人生勝利組的完美人生是沒人想看的。
人都是有缺點的,而這些不完美才讓我們像個「真人」,而非假人。
從細節傳達的意思就是,你寫的故事必須讓人有「畫面感」、「臨場感」。
關於練習寫作跟說故事的能力,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練習必須先做,就是『觀察』。
擁有一個出色的觀察能力,才是讓你做事情順暢的最根本因素,不懂得觀察的人,通常也無法明確察覺他人的情感變化,造成人際關係的問題;無法找到客戶在乎的事情,造成行銷的問題 。
學習如何觀察,是在練習寫作與說故事前最重要的功課,在個人品牌前兩步的內容中提到了如何找到自我定位、該寫哪些內容。
而第三步的內容就是把這些事情全部都結合起來,大概就是:「知道你自己是誰」「知道你的客戶是誰」「知道你的客戶在想什麼」「寫出能解決他們問題的內容」。
到這邊,對於個人品牌的經營,你大概已經做好「打底」的功課了,接下來的文章會提到更多實際執行層面的內容,對個人品牌塑造有興趣的朋友,請持續關注我每週寫的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