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給運動員的肌力體能訓練課(六):肌力訓練課表設計
2024 Jun 03 關於運動員
網路上的訓練課表五花八門,從素人到職業選手的課表都有,這些課表都是根據一個人的身體狀況設計而成的,因此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練職業選手的課表。
組合成肌力訓練課表的元素很多,有訓練強度、次數、組數、休息時間、訓練動作、動作順序安排等等。要學習肌力體能訓練的知識,最重要的就是要設計出一張合理有邏輯的訓練課表,而不是單純把人操爆的課表。
因為要把人操爆很簡單,但讓人可以一直進步很難;資深的教練都會說:「肌力體能訓練的課表安排是一種科學跟藝術的結合。」因為課表設計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,但至少現在我們的「運動科學」越來越發達,已經有一套基本的課表邏輯可以參考。
【訓練課表設計的元素】
在設計訓練課表時,有幾點要考量:像是運動項目的分析、訓練動作的選擇、要做多重、要做幾下、要做幾組等等。這些都是在開一張訓練課表時要考慮進去的東西。這也是為何網路上職業運動員的課表不是對每個人都有效,因為那些課表是針對「職業運動員」所設計的,而不是你。你應該要根據你的身體狀況去設計課表。
以下是設計一個訓練課表時會考慮的因素:
1.運動項目分析
要先了解你的運動是在地面上跑的、還是跳的?有需要「丟」像是棒球或標槍的東西嗎?是個人運動還是團隊運動?運動時會有碰撞嗎?是在水中進行嗎?還是冰上進行?運動中是否需要使用球拍等等。
基本上只要是在「陸地」上跑來跑去的項目,都會用到很多下肢肌群,所以下肢肌群的訓練對「陸地型運動員」來說相當重要。假如今天運動員換成是水上運動或是體操項目的話,那上肢肌群出力的比例就會變多。
因此,第一步要先了解你的運動是哪些肌群發力比較多,再來考慮安排的動作類型要放哪些。常見的運動項目有:跑動運動、跳躍運動、投擲運動、團隊運動、持拍運動、水中運動、格鬥運動。
這些運動中共同出現的動作模式:下肢推、下肢拉、上肢推、上肢拉、旋轉。
2.訓練動作選擇
雖然很多運動員彼此的專項都不同,但在肌力訓練上需要練的東西都很類似,這就是肌力訓練CP值很高的地方,你不需要練太多動作,只要把基本動作練好,身體素質基本上就可以超越60-80%的人。
訓練動作的類型有:爆發性動作、結構動作、主訓練動作、輔助訓練動作。在每次的訓練中要按照比例去分配這些動作的數量。
3.訓練目標與強度
訓練的目標會取決於運動員的「比賽日期」在什麼時候,依照比賽日期往前推,主要會有三個階段,分成是「非賽期」、「賽前期」、「賽中期」三階段
【非賽期】
非賽期通常就是比完大比賽,沒什麼重要比賽、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時,像是比完全中運、全大運或全運會/全民運之後。這段期間會以「提升肌耐力」、「累積肌肉量」作為目標去訓練,主要以補強身體的弱點、增加肌肉量為主要目標。這時肌力訓練的強度大概落在60-80%左右。
【賽前期】
在重要比賽即將到來,就會進入賽前期。這時會慢慢把訓練強度拉高,以「提升最大肌力」跟「增加爆發力」為主要訓練目標,訓練強度大概會落在80-95%。
【賽中期】
有些運動員的比賽,不是比完一場就結束,他們會是用一整個「賽季」做計算,此時就需要進到賽中期的訓練模式。賽中期會是強度最高、但訓練量最低的時候,這個階段要專注在「維持最大肌力」跟「維持爆發力」為主,訓練強度大概會落在85-100%之間。
這種根據各賽季調整強度的方式,稱為「週期化訓練Periodization」。關於週期化訓練的詳細內容,日後會再專門寫一篇文章做介紹。
4.訓練次數
根據你每個賽期階段,以及訓練的強度,訓練動作會做的次數大概是以下:
練肌耐力的話,次數大概在15-20下以上
練肌肉生長的話,次數大概在6-15下之間
練最大肌力的話,次數會在5下以內
練爆發力的話,次數會在5下以內
5.訓練組數
一般建議的訓練組數會落在2-3組,是剛開始我們要得到肌力訓練的適應、要進步的話,最基本要做到的組數。後面隨著你身體越來越強壯,可以慢慢把訓練組數增加,讓身體逐漸向上適應更多的訓練量。
訓練組數會跟訓練量有直接關係,也會跟賽期階段的安排有關,一般非賽期的訓練量可能會落在3-5組之間;賽前接近比賽時可能會減少到2-3組;賽期中可能會只有安排1-2組的訓練量,根據每個肌力體能教練的想法不同,做的方式也不一樣。
6.組間休息時間
根據每一種想訓練的身體能力不同,訓練時的休息時間也會不同,通常練完一組動作時都會短暫休息一下,因為我們的體力有限,不可能完全不休息一直練下去。
每一種身體能力在訓練時的建議休息時間如下:
練肌耐力的話,休息時間落在30-90秒。不給身體完整的休息時間,喘一下喝口水,就繼續上去做訓練,這樣可以刺激人體的「能量工廠:粒線體」增加,進而讓體力增加。
練肌肉生長的話,休息時間大概落在90-180秒之間。根據研究肌肉生長的權威Dr. Brad Schoenfeld 表示,要達到好的肌肉生長成效,組間休息落在180秒左右是更好的。
練最大肌力的話,休息時間會落在180-300秒以上。因為練最大肌力會消耗身體非常多能量,尤其是「磷酸肌酸」。磷酸肌酸會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,因此需要休息比較多時間才能繼續練。
訓練爆發力的休息時間通常跟最大肌力的訓練類似,大約落在180-300秒以上。
要設計一張肌力訓練課表,常見的設計參數如下表格:
| 肌耐力 | 肌肉生長 | 最大肌力 | 爆發力 |
強度 | 50-75% | 70-85% | 85-100% | 30%以下;85%以上 |
次數 | 15-20下以上 | 6-15下 | 5下以內 | 5下以內 |
組數 | 3-5組 | 3-5組 | 2-5組 | 2-5組 |
休息時間 | 30-90秒 | 90-180秒 | 3-5分鐘 | 3-5分鐘 |
【肌力訓練課表範例】
假設今天在三個月後就要比全中運,最基礎的肌力體能訓練課表安排會長這樣:
肌耐力訓練
訓練強度:60%
每週訓練頻率:3次/週
【訓練動作】
爆發訓練組
單手啞鈴抓舉|5下|3組
立定跳遠|5下|3組
-
主訓練組
高腳杯深蹲|15下|3組
站姿啞鈴肩推|15下|3組
滑輪下拉|15下|3組
壺鈴硬舉|15下|3組
反式划船|15下|3組
組間休息:60秒
-
輔助訓練組
棒式|30秒|3組
側棒式|30秒|3組
組間休息:60秒
-
肌肉生長訓練
訓練強度:75%
每週訓練頻率:3次/週
【訓練動作】
爆發訓練組
槓鈴上搏|5下|3組
跳箱|5下|3組
組間休息:180秒
-
主訓練組1.
槓鈴深蹲|8下|3組
站姿槓鈴肩推|8下|3組
組間休息:120秒
-
主訓練組2.
引體向上|8下|3組
保加利亞蹲|8下|3組
組間休息:120秒
-
輔助訓練組
農夫走路|30公尺|3組
小腿舉踵|20下|3組
最大肌力訓練
訓練強度:85%
每週訓練頻率:2次/週
【訓練動作】
爆發訓練組
槓鈴懸垂抓舉|5下|3組
深跳|5下|3組
組間休息:180秒
-
主訓練組1.
六角槓硬舉|5下|3組
槓鈴臥推|5下|3組
組間休息:180秒
-
主訓練組2.
引體向上|5下|3組
單腳硬舉|5下|3組
組間休息:180秒
-
輔助訓練組
單手農夫走路|30公尺|3組
以上的訓練課表範例僅供參考,實際還是要根據你的身體狀況跟進步幅度做調整比較好,如果對於這些內容有不清楚的地方,建議你直接問專業的肌力體能教練會更好喔!
了解前面六堂課的內容,相信你對於肌力體能訓練已經有一定程度的認識,對於自己該練什麼才會進步也有一些概念。下週的內容會開始根據每一種基礎的訓練動作細節做講解,讓你學會如何練好一個動作。
不想錯過這系列文章內容的話,歡迎訂閱Pro Space電子報,我們會帶給你更多關於運動員訓練的資訊!